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育儿天地

浅析散文诗的文体特征

引言

一直以来人们对散文诗的看法不一,或称文,或称诗。有人说:“散文诗是用散文形式写的诗,而不是含有诗意的散文。也有人说:散文诗应该属于散文,因为它是散文形式。只是比一般散文浓郁得多的诗意,如此而已。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分行的诗。”还有的说“散文诗本应包括‘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那么散文诗究竟是什么呢?下文将试着从散文诗的外在形式、内在本质、内容表现特征、结构特征、表现特征和语体特征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散文诗的外在形式

(一)散文诗的外在特点是“散文形”。就是说,构成散文诗的字、词、句、段、章的形体排列与散文相近。它不是用韵文,而是用散文句式写成。它不要求句式统一、排列整齐,也不要求押韵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而可以像散文那样不分行,篇无定段,段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长短结合,整散并用,文笔自然流畅,给人洒脱奔放、舒展自然的美感。但散文诗毕竟是诗,所以严格地说,它的外在形式与散文又是有区别的。在行文上,散文诗不能像散文那样任意纵横,行文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散文诗只是在外在形式上与散文相近,而不完全相同。

(二)散文诗篇幅短小。首先,散文诗的诗意凝聚在一字一句中。因此篇幅短小。其次,散文诗的题材一般比较窄小,重大主题也少见。它所捕捉的往往是有特征、激动人心的物象的细节,创作出一种意境,表现出生活的诗情画意。它所描写的是生活中的小镜头、小场景、小画面,所抒发的是稍纵即逝的小感触,或是思想上灵光一闪,兴之所至而萌生的一缕游思。在艺术表现上,为使诗意凝聚,更注重从细处着眼,很少浓墨重彩地铺陈叙述,更注重“形虚而神凝”“形遁而神现”的写法,常常是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因此散文诗的篇幅。往往是短小而精悍的。

二散文诗的内在本质

“为情造文”是散文诗的本质特征之一。散文诗强调“动荡”、“波动”、“惊跳”等情绪体验,它适合表现人类意识的流动情景,捕捉变幻不定的情绪波流,神秘莫测的心灵振荡,扑朔迷离的情感火花。它能表现更充分、更细腻的心灵律动,主体心灵色彩更为强烈。

在意境的创造上,诗和散文诗本质具有一致性。但是,对意境的创造,诗和散文诗又有方法上的不同。诗歌常用比兴、议论造境等方法创造意境。而散文诗排斥这些方法,主要采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创造意境,采用对客观景物的实际描写,造成想象空间。正如郭风所说,散文诗“对于表达自然领域所蕴藏的诗意和道德主题可能比较敏感”,他说他的散文诗“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但我是想通过自己认为较为合适的艺术方式,寄托我强烈的政治情绪”。

三散文诗的内容表现特点

散文诗在内容表现上具有哲理美。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受和理解,不是生活的再现。首先,散文诗所表现的对象是富于哲理的现实生活。“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鲁迅•《野草题辞》)。哲理蕴含在自然万物中,哲理是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万物碰撞所闪现的火花。其次,散文诗把握和表现生活时所具有的独特角度和艺术特性也具有哲理美。散文诗主要表现作者受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散文诗创作过程中,有所感是作者在取材立意的起点。作者情动于衷后进而对生活的底蕴进行探究,并把自己的感悟,渗透在对美好事物的描绘之中,并产生一种哲理的思索,从而启人心智。

散文诗的哲理美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哲理内涵相融合。作者从事物中发现了诗意,有所触动,进而产生联想和想象,把它形诸笔端。作者把自己真情实感和启示融为一体,并让读者与之产生共鸣,引发他们的思考,就产生了哲理美感。(2)散文诗的哲理内涵只有从作者所描绘的景物或事物中自然流淌出来,才具有美感。作者把曾经触动自己情感并引起自己思考的物象再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通过作者所描绘的场景或事物,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哲理的美感才会会被读者感受。(3)散文诗的哲理内涵只有是作者的独特发现时才具有美感。作者通过独特的主观审美活动,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意,发人之所未发,表达对人生哲理的独特发现和见解,才能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4)含蓄蕴藉地表达哲理,才会产生美感。太肤浅直白的表达不能产生美感。作者要善于把对特定景物画面所触发的感情、意念进行艺术概括,也就是把哲理感悟融化在艺术形象之中,不作暗示,不露痕迹,形成气韵悠远的哲理闪光,这样的散文诗才充满哲理的美感。

四散文诗的结构特征

散文诗采用跳跃式结构。柯蓝说:“为了扩大容量,散文诗的结构要有跳跃性,要从一个场景迅速转换到另一个新的场景。它不能繁琐和空洞,它的结构美是从片断到片断,是一个两个点的巧妙的接连,它的结构美是跳跃性的美和空白美。”这里,不仅谈到散文诗结构的特点,而且说明了采用这种结构的原因,就是充实散文诗的内容,扩大散文诗的容量。如果从散文诗的存在方式看,这种跳跃式结构实质是诗人内在情感流向的外化形式。当诗人由于外物的刺激情感达到白热化的时候,诗人从自己的视觉心理和情绪定向出发,按照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律动,自由地切割空间、剪辑时间,让时间跳跃组接,让空间跨越,随时转换视角,造成意象的纵向、横向和交叉流动,从而形成断裂、突变的飞跃式结构。这样,散文诗就打破了“场景加描绘加理念”的模式,诗人情感的快速流动和激烈动荡的大跨度飞跃,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留下广阔的想象天地,造成空灵感。

五散文诗的表现特征

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但描述性从属于抒情性,无论状物、写景还是叙事都渗透着情。只有化入了主观情感意绪,成为心境象征的时候,客观事物才有描绘的意义。抒情散文也要表现主观情思,但往往是在客观描述基础上的联想升华,它通过描述,再现的是客观的状貌、情态。由于散文诗与抒情散文的这一点不同,所以,虽然它们在构思立意上都注重托物寄情、借景抒情,但散文诗更注重主体情思浸润下的象征描述,而抒情散文更强调忠实于客体景象。散文诗的描述依据的是主体情思的演进轨迹,它以灵活自由的跳跃性笔触对客体景象进行勾勒,而抒情散文的描述更为绵密周到,依据客观景象的逻辑关系展开叙写。基于此,散文诗比散文虚一些。所谓虚,是指细节描写与情节叙述时,不像散文那样细致、详尽,而更凝练单纯。散文诗的描述通过细节的编织、情绪的渲染,创造意境和艺术气氛,诉诸读者的想象,并获得美感。

六散文诗的语体特征

1简洁而又疏放

简洁,是指散文诗语言的含蓄、凝练和概括,极富张力地揭示客观物象的个性特征和本质。疏放,是指散文诗篇无定段,段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长短结合,整散并用,音调错综变化,给人洒脱奔放、舒展轻松的美感。散文诗把诗的骈俪、散文的散奇糅合在一起,把骈句、排偶、重叠、警语等巧妙地配置于参差错落的散句里,于自然中求工巧,疏放之中见严整。

2跳跃而又绵密

散文诗的语言是富有张力的,它的语句本身在上下文关系中会产生远远大于字面的意义和作用,它往往不顾某些语法和逻辑规则,省略某些词语、句子和段落,使意象之间失去外在形式上的联系,而只依靠符合情感逻辑的诗意联系。这样的语言就表现出跳跃性的特征。散文诗的句子内部,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又是非常紧密的,它使语言显得厚重,有较高的密度,这就是绵密的特性。跳跃性使散文诗的语言富有弹性和张力,绵密性使内容联系更紧密、周严,两者统一在诗人的抒情主旨上。

3散文诗语言的韵味

散文诗语言的韵味一是体现在含蓄隽永,二是指内在的节奏、韵律。它摒弃了诗的韵脚、音节、行数、排列,即去除了诗的外形式的音乐美、排列美对诗的内在情韵结构的羁绊,字、词、段以及篇章总结构都力求自然而独具特性。它只追求内在节律,追求情绪在诗行中的漫溢流曳,从而造成节律的回旋。感情旋律产生于作者内心感情的波澜,表现为情绪的流动起伏和适应感情的语调变化,形成清音和浊音,长句和短句,奇句和偶句……巧妙结合。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参考文献:

[1]《散文诗笔会》,榕树文学丛书,1981年第4期

[2]孙绍振:《诗的散文和散文的诗》,《福建文学》,1983年第5期

[3]郭风:《我与散文诗》,《人民文学》1981年第1期.

[4]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5]《散文诗》1999第11期

[6]柯蓝:《关于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写作》,1984年第1.期

(于都县教师进修学校邹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