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三为”夯基础 创建见成效

——宜丰县潭山镇关工委创“六好”工作经验介绍

宜丰县潭山镇关工委,在市、县关工委指导下,经全镇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成为了组织健全、队伍壮大、制度完善、工作有序、活动经常、成效明显、具有影响力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关工委工作多次得到省、市、县关工委的充分肯定。2010年5月全县基层关工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该镇召开,2012年9月该镇出席全省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并作经验介绍。2010年至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乡镇。2013年出席全市创基层“五好”关工委现场会并作经验介绍。

一、党政倾力而为,务求齐抓共管。近年来,潭山镇党委、政府根据上级关工委建设基层工作年和创先争优的要求,始终把关工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坚持“三个纳入”:即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纳入创新社会管理、纳入新农村建设和镇村干部包村驻点考核评比内容,做到关工委工作有求必应,有难必解。一是配齐配强关工工作班子。做到镇关工委名誉主任由党委书记兼任,主任由组织员担任,选配了二名退居二线的肯办事、会办事科级干部任关工委专职副主任,关工委班子成员由机关老干支部、团委、妇联、工会、中、小学等主要负责人组成,并配备了秘书长。全镇19个关工小组长均由现任村(单位)党支部书记兼任,有2名得力的老干部任副组长。在全镇95%的村民小组中,配有“五老”关爱员216人,关爱网络进村到组入户,实现了全覆盖。二是保障足额工作经费。从2010年起,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由当年的6000元,逐渐增加到今年1.5万元。各村关工小组每年工作经费也不少于4000元。对镇“五老”关工委成员和网吧义务监督员每人每月给予50元电话费补助。对包组关爱员由镇、村两级共同支付补贴,每人每年300元。2011年投入专项经费36000元,对镇关工委的办公场所进行了全面装修,安排了二间60平方米办公室,安装了空调,添制了办公桌椅。今年又投资1万多元,添置了办公设施,加强了电子信息网建设,增设了专职副主任办公室。三是巩固完善硬件建设。镇关工委和村(单位)关工小组达到了“九有”:即有班子、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场所、有活动、有档案、有典型、有成效。各村民小组也配有相应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制度,村村达到了规范化网络建设要求。

在着力强化村级关工小组职能,充分发挥村关工小组作用中。一是坚持活动经常化。关工小组坚持每月开好一次例会,总结本月工作,布置下月工作,每月走访一次结对帮扶对象,及时开展帮扶教育活动。二是坚持制度规范化。围绕“创六好、争六星”(争取领导支持好、关工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要求,及时增添举措,逐项逐条抓落实。围绕这个目标,全镇关工工作实行电子信息网络管理。将全镇的留守儿童、特殊群体青少年、“五老”人员、关爱员、结对帮扶等每个人的基本情况输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使基层关工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三是坚持关爱社会化。除“五老”关爱员外,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各村“两委”干部都是关爱员,落实了关爱对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关工委主动作为,务实探索创新。该镇紧紧围绕创新工作机制、增强组织活力这一目标,探索出一条适合全镇关爱青少年工作实情的“三四五”工作法。即,“三个落实”:领导责任落实,网络建设落实,工作措施落实;“四大工程”:基础工程(组织网络、规章制度、教育阵地、活动场所);教育工程(明确教育调研规划、确定主题教育内容,督促指导抓落实);实事工程(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示范工程(建立示范村,以点带面开展工作);“五进村校”:“助学、奖学”进村校;思想品德教育和科技培训进村校;假期关爱中小学生、留守儿童进村校;关爱帮扶进村校;红歌唱响进村校。有了“三四五”长效工作机制,工作更有尺度、有方位、有目标、有载体。

在全镇尽力营造好“三个氛围”。一是比学赶超氛围。开展村与村、组与组创建工作比学赶超,形成学先进、争进位,学典型、创特色,抓发展、促提高的良好氛围。树立了龙岗、坪上、店上三个关爱工作先进村。二是交流互动氛围。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互动学习。一方面镇关工委先后组织3次村关工小组和关爱员到本县新庄、花桥、新昌等乡镇实地参观学习;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来镇讲课培训,提高了大家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近两年来,先后召开关爱工作经验交流会10次,有10个先进关工小组在大会上交流了经验,50余个先进关爱员作了典型发言。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全镇关爱工作得到有效互动和提高。三是考核评星氛围。2011年以来,我们在关爱工作中制定了考核细则,开展分类评星活动。村关工小组按实绩分一二三类,一类为先进,二类为一般,三类为较差,关爱员评“十星”,十星为典型,八星为合格,五星为一般,全镇16个村关工小组有6个村评为一类,有9个村评为二类,1个村评为三类,有32名关爱员评为10星,128名评为8星。营造了村关工小组争一类先进单位,“五老”创“十星”关爱员的良好氛围。

各村在关爱活动中注重创特色,如龙岗村就是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先进典型。该村现有留守儿童6名,过去由于未注重留守儿童的现状,造成部分留守儿童失学、失温暖、失亲情现象,成了村里一大社会问题。2009年以来,该村党支部和关工小组采取“一帮一”结对,建立留守儿童“代理爷爷”,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开通免费亲情视频、亲情电话等多种形式,给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和生活引导,全方位给留守儿童送温暖,取得可喜成效。2011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等下基层走进龙岗村,拍摄了《为留守儿童找回缺失的亲情》等系列专题片,在央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中播出,在全国引起反响。

三、“五老”奋发有为,务创关爱实效。该镇目前有“五老”关爱员236人,他们积极参与镇关工委“五老”关爱报告组、矫正帮教组、纠纷调处组和网吧巡查组等组织开展的活动,长年活跃在关爱工作第壹线,为青少年特殊群体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一是关爱帮扶,倾注真心。龙岗村二组有个失去双亲、年仅6岁的邹二妹,无依无靠,村“五老”关爱员邹洪来象对待亲孙女一样,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并想方设法为他寻找亲人,经过半年多的奔波,终于打听到本县桥西中学一位教师无儿女,愿意收养孩子。如今,邹二妹在这位老师家里生活得很好,重新享受到家的温暖,亲人的关怀。坪上村关工小组活动场的墙壁上写有“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醒目横幅,他们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二是助学关怀,播洒爱心。农村贫困生是关爱工作重点。多年来,“五老”们积极投身“助学、奖学”献爱心活动。镇政府建立了6万元关爱助学基金,每年拿出基金利息用于奖助开支,镇党政班子成员,镇、村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每人每年为助学奖学捐款200-500元,每人每年为结对帮扶对象走访慰问200-400元。“五老”们还多方奔走,向社会各界筹募资金。仅去年已发放助学金35600元,对19名考取大学贫困生每人给予600元至2000元助学补贴,给65名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每人200元助学补贴。近三年来,全镇共资助210人,资助金额14.5万元,确保了贫困学子有学上、有书读。三是帮教关注,怀揣慈心。对思想、行为需要矫正的青少年和失足青年,要用一颗热心和慈心,去感动温暖他们曾经失落的心。“五老”们对这些群体不嫌弃、不放弃,采取面对面谈心,耐心进行思想引导,鼓励他们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尽心尽力从多方面为他们排扰解难。如龙岗村失足青年邹卫清,因打架斗殴于2003年劳动教养2年,劳教回家后,思想失落,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村支书、关工小组长邹国林主动与他结为帮扶,几年来一直无微不致地关心帮助,帮他办起了毛竹加工厂,建了一栋二层楼房。目前,邹卫清已结婚成家,生活美满。

(宜丰县潭山镇关工委肖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