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以“五个一”构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以“五个一”构建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吉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5年11月17日

吉安县地处江西中部,素有“江南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大革命时期,这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绎过“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历史壮举。10049位革命先烈,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吉安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国家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吉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省、市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县委“全市领先、全省争先、全面创先”的奋斗目标,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以创“五好”基层关工委和“三级联创”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抓基层、打基础、办实事、创特色,全面构建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县“五老”宣讲团201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关爱报告团”、2015年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县关工委2014年获全市“五好基层关工委”组织奖、2015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具体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五个一”:

搭建一个上下联动的保障体系。吉安县关工委自1995年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常抓不懈,并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确保领导责任、人员编制、办公场所、经费保障“四个到位”,实现了与党政其他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考核、统一奖惩“四个统一”,做到了与传承红色基因、党建工作、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四个结合”,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一是领导推动有力。建立了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关工委成员单位通力支持、各级关工组织主动作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协作机制,县委书记刘洪、县长李克坚经常关心、过问关工委工作,对关工委提出的要求,做到有求必应。明确由县委副书记主管负责,像抓经济工作、抓项目建设一样,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每个成员单位及时跟进,每年抓1-2个突出特色的活动,较好地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向纵深发展。县关工委与县教育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发文部署各类宣讲活动;县财政局将关工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今年,在全面压缩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经费的情况下,对关工委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增加20%以上经费预算。县文明办将关工委的“五老”宣讲团、“夕阳红”道路交通法规宣讲团纳入创建文明单位考核内容。二是严督实导有力。县委对创“五好”基层关工委和“三级联创”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通知》。今年7月,县委办转发了《吉安县关工委关于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和“三级联创”活动方案》,明确基层关工委2015、2016、2017年达标面为60%、80%和90%以上,使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倒逼基层关工委更好地抓好落实。各基层关工委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总结经验做法,及时查漏补缺,实施分类督导,确保了创“五好”基层关工委和“三级联创”活动层层推进、取得实效。永和镇关工委对照“五好”验收标准,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每年对各片区、各村及村小组关工工作进行考核评比,促进了“三级联创”活动落到实处。三是典型引领有力。本着“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的原则,及时总结推广全县各级关工委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以及先进集体和个人。推介了永和镇创“五好”基层关工委、锦源村关工委爱心家园、安塘乡赤陂村关工委和梅塘镇涝村关工委的“爱心家长”等21个先进基层关工委的好做法。表彰推广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敦厚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蒋新东,天河煤矿社区关工委副主任“爱心妈妈”甘小梅等22名关工委主任、“五老”人员、知名爱心人士,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信息71篇。在县报分20期刊登《关心下一代工作60问》,并创刊出版《为了下一代》内部期刊,开通了领导讲话、爱心传递、“五老”风采、工作动态、经验交流等11个栏目,营造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搭建了关心教育青少年的好平台。

织就一张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加强关工委组织网络建设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我们坚持党建带关工组织建设。一方面,抓好组织覆盖。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工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并完善县、乡、村、小组四级关工委组织网络体系,拓展单位、社区、学校、企业四个领域关工委组织网络建设,花大力气解决基层组织存在的“空白点”、“空架子”现象。永和镇采取设立片区关工委、自然村关工小组的方式,将关工组织延伸到基层。目前,全县共建立基层关工委组织410个,19个乡镇、12个县直单位、333个行政村(社区)、45所学校基本做到了组织网络全覆盖。实现了“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关工组织;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爱工作”。另一方面,选优训强班子。领导班子建设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关键,在创“五好”基层关工委和“三级联创”工作中,调整充实了县关工委班子。县委、县政府各有两名领导担任关工委名誉主任,人大、政协各有一名副职担任关工委副主任,增设1名县委副调研员任常务副主任,18个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成人员。乡镇、单位、村(社区)、学校的关工委组织,明确由同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任关工委名誉主任,分管的班子成员任主任,退休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村小组(自然村)由当地有威望、身体健康的老村干、老乡贤担任关工小组组长,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了基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副主任的培训提高工作,制定了培训规划。通过与县委党校、老年大学联合开办各种主题的培训班,培训基层关工委骨干310人次;组织县、乡关工委同志赴外地参观学习,通过培训、考察,提升了班子成员素质,激发了老同志的关爱激情,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设一支群众点赞的“五老”队伍。为了切实发挥“五老”人员的独特优势和主体作用,首先是:壮大队伍。加强“五老”队伍建设,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首要条件。我们通过组织发动、骨干带动、亲友鼓动、活动推动等形式,广泛动员退休老同志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吸纳壮大“五老”队伍,并将乡(镇)村(社区)关工委“五老”人员的选配,拓展到退休老职工、离职老村干、种养老能人、先富老农民、众望老乡贤等农村新“五老”。调动了“五老”人员的积极性,全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达2200多人。其次是:搭建载体。积极搭建“五老”同志献余热、展风采的工作载体,以有政治素养、有丰富经历、有工作经验、有奉献精神、有好的身体“五有”为标准,配备了500多名基层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副主任工作队伍。先后搭建了“五老”宣讲、科技进农家、“夕阳红”交通法规宣讲、社会管理、宣传报道、关爱帮扶等6个老少共建载体。参与的“五老”人员达1500多人,既发挥了“五老”作用,又促进了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收到了“双赢”的效果。再者是:发挥作用。县“五老”宣讲团从1995年成立以来的20年,组织宣讲活动2000余场,受教人数达40余万。《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对我县“五老”宣讲团的事迹予以推荐报道。关工委人少事多是普遍现象,但关工委成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五老”们在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涌现了一批可敬可爱的“五老”同志。如县关工委原主任王纶武同志在关工委主任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省报告员刘来兴同志十年如一日,常为做好宣讲备课加班加点,精神可贵;退休老校长张尚增同志年近80,仍多次主动要求上台宣讲,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和社会各界好评,凝聚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五老”队伍的勇于创新、忠诚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群众的点赞。

建立一套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全县创“五好”基层关工委和“三级联创”活动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运行机制,推进全县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健全日常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细化成员分工。县关工委驻会主任、副主任及成员单位领导分片包干,分类指导。定期对所分管的工作进行跟进、落实、督导。县关工委每周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议,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及时提交主任办公会研究解决。每年召开一次关工委成员会议和一次乡镇、单位、学校关工委主任会议,研究部署本年度工作,每三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议,表彰先进、推广典型,增强关工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围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制定并完善工作例会、学习考勤、专题调研、评选表彰等制度,为“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撑。二是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采取“一乡(镇)一策、一村(社区)一点”的办法,对基层关工委实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运行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固江镇关工委将本土名人、数学家王梓坤从小励志成才的事迹编写成小故事,对中小学生进行宣讲,增强了对青少年正面教育的实效;永和镇锦源村关工委运用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传统教育,激发了青少年爱国热情;凤凰镇田心村关工小组把爱心家园帮教平台建设与科技进农家、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为青少年提供一对一帮扶和科普教育服务。三是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全县县、乡、村三级关工委组织做到了“六有”——有组织,有队伍,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五好”——领导班子建设好,队伍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积极探索创新好;“四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责任落实。同时做到“五上墙”——工作职责,网络机构,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帮扶对象名单;“六上台帐”——上级文件,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开展活动资料,留守儿童花名册。并加强对一些新建场所和活动场所不规范的单位进行指导,整合村党支部活动室、工青妇之家、文化活动室等资源,开设爱心家园、图书室、青少年活动室、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等,实现了“阵地联建、资源共享”,有效的解决了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的问题,保证了关心下一代工作顺利运行。永和镇党委对关工委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拨款13万元用于改善镇、村关工委办公条件,还帮助镇关工委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活动场所问题,现在镇关工委有20平米的办公场所,有近100平米爱心家园活动场所。并引导片区、村组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闲置民房、农家小院等阵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极大的调动了“五老”人员的工作热情。

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关爱平台。开展创“五好”基层关工委和“三级联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关工委组织的活力,彰显了关爱工作特色。精心打造 “五老”宣讲团、“夕阳红”道路交通安全宣讲团、爱心家园、爱心基金、爱心家长“五大关爱平台”,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在爱心家园建设方面:按照县设爱心帮扶组、乡镇、村(社区)、中小学办爱心家园、村小组有爱心志愿者的要求,抓好全县近百所爱心家园建设,并打造成留守儿童的温暖之家、假日活动的快乐之家、法制教育的平安之家、老少同乐的幸福之家。永和、敦厚、永阳等乡镇关工委协调配合村、学校、家庭三方,共同整合中心小学少年宫活动场所,推出爱心家园实践课堂,每逢节假日“五老”人员和留守儿童共度愉快节日、共享家的温暖。在“五进家园”方面:大力开展法制宣传进家园、传统文化进家园、科普教育进家园、安全知识进家园、亲情传递进家园“五进家园”活动。尤其在宣传发动、家训收集、家风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掀起了家风教育活动的热潮,全县上下形成“爱国、孝敬、勤劳、崇文、感恩”的氛围,构建了学生受益、学校欢迎、家长点赞的格局。每年印发《致留守儿童父母的一封信》2万份到每个留守学生,再由学生转交给回家过春节的父母手中,呼唤留守儿童的家长回乡创业或务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在爱心基金创办方面:2013年1月15日,县关工委发出了《关爱未成年人中的特殊群体倡议书》,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县关工委联合县交警大队、县总工会、永阳镇、县残联及关工委成员单位等发起“向贫困学生献爱心”捐赠活动。共捐助教学设备、学习、生活用品总价值20余万元,受助学生200余人。为帮助贫困学生能圆求学梦,全县社会各界纷纷建立爱心教育基金,努力将助学活动覆盖每个角落、惠及每个贫困学子,鼓励和推动天河、大冲、官田等14个乡镇和部分事业单位、学校先后创办爱心教育助学基金百余个,募集爱心基金壹千余万元,资助贫困学子5000余人,扶贫助学活动在全县蔚然成风,使贫困学子有学上、上好学,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