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牵手助学送关爱 聚力筑梦育新苗

 

——南昌县关工委开展“双百工程”活动纪实

 

关心教育下一代,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2009年,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关工委发起并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市慈善总会和南昌晚报实施了“大手牵小手、百老帮百童,百千万关爱工程”活动,简称“双百工程”活动。南昌县关工委根据“实干争先、勇立潮头”的昌南精神,主动融入“双百工程”活动主战略,积极投入关爱困境青少年行动,全面实施“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帮思想、帮学习、帮困难、帮致富、帮就业”,以达到教育关爱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目的。目前,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回应困境青少年“难有所帮、学有所助”的期待,也让“双百工程”活动成为关工委一项传递关爱、贴心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品牌。

一、精心谋划,“实打实”健全结对帮扶机制

南昌县关工委严格落实省关工委关于“大手握小手、听党话、跟党走”和市关工委关于“大手牵小手、百老帮百童,百千万关爱工程”的文件精神,精心建立了“五个一”的帮扶机制:一是成立了一个由县委副书记、县关工委主任为组长的结对帮扶工作领导机制;二是出台了一套《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双百工程”实施方案》(南办字〔2014〕62号)的推动机制;三是制定了一个结对帮扶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四是实施了一项“两榜、两审、两访”运行机制;五是明确了每个乡镇至少要建立一个奖学助学基金会的长效机制,通过“邻帮邻、亲帮亲、人人都来献爱心”和“千名‘五老’进千家、结千对、帮千人”等帮扶方式,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在我县进一步形成。

二、精耕细作,“心连心”聚集结对帮扶力量

结对帮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南昌县关工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耕细作,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五老”主抓、社会参与的“双百工程”活动新格局。

1.保持一股韧劲,“一以贯之”争取支持。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党政组织十分重视关工委推出的“双百工程”活动建设,出台了南昌县《关于进一步做大做强双百工程工作方案》,制定了南昌县《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办法》,列支了关工委结对帮扶经费预算,实现了帮扶资金“五连增”(县级从最初的20万元、30万元、50万元、80万元,2019年增至100万元至今;乡镇从1万元普遍增至3万元,村和社区也有5000元到10000元不等的经费安排),为全县结对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2.保持一股冲劲,“一刻不停”发挥作用。县关爱报告团成员、莲塘一中退休教师梅家瑞与昔日学生一道创建了“梅家瑞助学基金会”;富山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全体党员每人与一名困境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炜凭借自己的威信,率领县关工委同志创办“南昌县关心下一代爱心育才协会”,募集帮扶资金160多万元;莲塘空军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朱华诚担任多所学校校外辅导员,长期资助三名孤儿完成学业,建立了深厚的“爷孙”关系;已故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瑞谦动员过去的老同事、老部下投身帮扶助学行列,募集资金20多万元;黄马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先勇把上级发放给他个人的优秀共产党员8000元奖金和“三风”榜样人物5000元奖金全部捐给黄马乡奖学助学中心。由于全县“五老”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使南昌县的帮扶助学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3.保持一股钻劲,“一着不让”拓宽渠道。南昌县关工委积极动员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结对帮扶工作中来,有力地推动了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炜,大胆创新,主动作为,自我加压,积极推进全县乡镇奖学助学基金会建设,同事们看到她那种“为了孙子当孙子”的执着情怀,无不动情地说她为了助学基金会的建设真是说破了嘴皮子、卖尽了老面子,想尽了好法子。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全县有2000多名爱心人士投入奖学助学活动,募集资金8600多万元;南昌县小星星学校创始人罗泽长年为贫困学生免费提供课外技能培训,仅2016年一年就为500名贫困学生减免培训费达50多万元,他还积极参加县关工委组织的“暖冬行动”“新年微心愿”等多项善举活动;江西水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弘磊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多次捐款资助困难学生;新加坡正荣置业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资助10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2018年南昌县关工委主动与南昌县广东商会联系,在商会成立关工委组织,积极谋划更多的结对帮扶方式。

三、精彩呈现,“点对点”弘扬“五老”帮扶风采

学有标杆,干有目标,是南昌县关工委十多年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的有效办法。它以帮扶典型引领人,以帮扶成效鼓舞人,以帮扶事例启发人,以帮扶活动带动人,助人为乐在昌南大地蔚然成风。

1.塑“一乡一品”。多年来,南昌县关工委十分注重结对帮扶工作中的典型培育和引领作用,根据各乡镇在结对帮扶中呈现出的特色工作,我县及时总结提炼出了八一模式(该乡首个利用民居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利用宗祠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泾口做法(每年初调查摸底,年中进行帮扶任务分解落实,年终检查评估)、塘南特色(该镇充分利用“五老”能人通过养殖帮助青年农民致富)、黄马典型(竭尽全力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他们提出当前的留守儿童存在“三变”:人数变少了,条件变好了,住进了城市,管理难度变大了,得到上级部门高度关注)、武阳经验(该镇首个创建奖学助学基金会,有700多人参加捐款),并及时以现场会、报告会的形式在全县推广,有力推进了全县“双百工程”活动建设。

2.展“乡贤善举”。县关工委充分利用每年奖学助学机会,举行声势浩大的奖学助学大会,大力宣扬爱心人士的善举,让捐款人荣耀,让受奖者激动,让受助者感动。有力推动了全县奖学助学基金会的建设,并已成为乡镇精神风貌展示的重要窗口。

3.扬“帮扶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结对帮扶工作更是如此。十多年来,县关工委培育和宣传了一大批帮扶榜样人物。塘南镇田万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陶玉英十多年照顾本村一家残疾父子,被评为江西身边好人;退休老师梅家瑞创办助学基金会,被评为市县最美志愿者,市“三风”榜样人物,南昌县身边好人;黄马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先勇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三风”榜样人物,南昌县昌南新乡贤,学雷锋标兵。退休老师万美兰创办留守儿童之家,多年致力于关心、帮助留守儿童,被评为县身边好人。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褒奖,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结对帮扶工程建设中来。由于全县关工委人的努力,南昌县关工委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创文明城突出贡献单位,多次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先进单位,2019年被中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关工委”,2020年被中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十多年来,南昌县关工委结合本县实际,强力推进了帮思想、帮学习、帮困难、帮致富、帮就业“五帮”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工程”帮扶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帮“思想”,为立德树人。习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团结和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南昌县关工委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先后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中华魂读书活动”、“感恩教育”、“实现复兴梦想,建设美丽中国”、“学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话70年巨变、颂党的伟绩、传红色基因、做时代新人”、“学百年党史、颂党的伟绩、传红色基因、育时代新人”等系列主题教育,近十年全县“五老”关爱报告团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累计作各类报告达4500多场次,听报告人数累计超过100万人次。同时,全县“五老”还利用专业等优势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法治和“防溺水、防触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疫情传染”等知识宣传教育。黄马乡上洛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本鬼子进行了一场战争,在祠堂的墙面上布满弹痕,岭前小学的老校长余永茂每年都会带学生到那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万端华同学通过老校长的讲述,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2006年高考她主动放弃清华、北大录取机会,而报考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立志参与强盛国防建设。不仅如此,她还动员大学毕业的弟弟报考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如今,姐弟俩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努力工作。

2.帮“学习”,助成长成才。南昌县关工委想青少年所需,积极推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和“四点半课堂”建设,动员退休老师和辖区内学校的老师以及有专长的退休人员到活动中心和“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辅导作业和各类技能讲座。八一乡院前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万美兰是一位退休老师,把自家的厢房开辟为留守儿童之家,帮助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蒋巷山尾村樊家自然村退休老师樊哲瑞利用村青少年关爱之家为孩子们进行课业辅导;莲塘镇玺园社区为便于管理还专门为在“四点半课堂”学习的学生配发马甲。不仅如此,南昌县关工委每年争取县财政204万元民生工程项目,向社会专业公益组织购买服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帮助中小学生进行课业辅导,技能学习、心理疏导等教育,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赞誉。

3.帮“困难”,圆人生梦想。南昌县关工委主动作为,想方设法帮助困境学生完成学业。从最初办公经费挤一点、向社会募一点、自己捐一点到“四个纳入”(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机关挂点、纳入民政救助、纳入工会解困),到如今的奖学助学基金会建设的艰辛帮扶历程,倾注了全县广大“五老”的爱心、热心、用心的挚热情怀。泾口乡关工委每年初都要对全乡困难学生走访调查,制定帮扶方案,分解任务,分级负责,年终考评;梅家瑞助学基金会每年资助困难学生30人,每人每年3000元;武阳镇万坊村万某顺是一名孤儿,半岁时被婶娘家收留,由于家境原因一直想辍学,甚至破罐子破摔,班主任老师找到关工委,县关工委一方面做他思想工作,一方面从资金上给予帮助,该同学不但没有辍学,而且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018年还以优异成绩考入南昌航空航天大学;蒋巷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根友,家里有90多岁老父亲,老婆又患老年痴呆,家境并不宽裕,但他经常接济“太阳村”困难学生;泾口创业村退休书记、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万青云资助本村孤儿涂某亲三年高中学习费达三万余元,使之顺利考入西南大学。

4.帮“致富”,筑小康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南昌县关工委“五老”人员始终铭记总书记重托,积极带领青年致富奔小康。塘南镇退休干部吴金良利用自己的养猪技术,带领青年农民通过养猪致富。本村青年农民吴简良,由于文化不高,又无一技之长,日子过得紧巴巴。吴金良主动找到他,安排他到自己养猪场做工,积累养猪技术,然后帮他建猪场、赊猪仔、赊饲料,并免费提供兽医,猪出栏后付款,使之很快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本村青年陈金辉等多名青年在他的资助下,通过养猪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黄马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先勇是一位在本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农技专家。果农黄友根的果树挂果率低,他耐心指导剪枝培土、施肥。青年农民徐连根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把水田转为种大棚蔬菜,多次种苦瓜都没有成功,他找朱先勇咨询,朱先勇告诉他是因为种水稻时除草剂渗入土中,没有完全挥发,建议他先改种其他品种,待一年后再种苦瓜,如今的他已成为该乡“苦瓜”大王;新联村青年农民100亩水面上的鱼突然翻肚皮,水产养殖专家、县关工委科普报告员李顺惠得知情况及时赶到现场,在他的指导下100亩鱼塘的鱼得到了救治。

5.帮“就业”,铸未来华章。帮助青年就业也是南昌县关工委结对帮扶的一项重要工作。十多年来,他们帮助待业青年争取政策支持,寻找就业机会,宣传就业信息。泾口中学关工委主任胡中华充分利用昔日学生人脉关系,一次性介绍23名农村青年到昔日学生办的工厂上班;塘南镇关工委副主任陈怡高利用亲戚关系连续两年介绍20多名青年到南昌西客站做工;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在家门口就业,县关工委还积极协助县就业局创办“南昌县就业一条街”,帮助他们争取政策,并为他们在税收、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同时,全县各乡、村关工委利用春节、积极协助劳动人事部门宣传用工信息。特别是2018年县关工委创新关工委组织建设,率先在南昌县广东商会建立关工委组织,积极帮助商会企业介绍用工信息,搭建了企业与待业者的桥梁。有效打通了用工与就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