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育儿天地

关爱伴随留守学生成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大多留在家乡接受教育,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在对留守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情感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还需进一步管理到位。在各级教育领导的关怀引导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的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摸清底子,建立档案

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每个班主任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的信息,摸清实验班级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做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清楚,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做到委托监护人情况清楚,包括与留守学生的关系,年龄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了解外出家长的情况,并根据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类,分析留守学生的问题行为的成因,并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留守学生的教育针对性与时效性。

二、关爱学生,促进交流

科任老师与班主任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及时掌握留守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使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学生感受到温暖。经过交流,留守学生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增强了留守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感恩意识。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与委托监护人的艰辛,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了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三、利用电话,传递亲情

开通“留守学生亲情电话”,利用简便快捷的电话及时传递亲情。开展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等活动,给留守学生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一些留守学生“孤僻、任性、暴躁”自控能力差等不良性格明显好转,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厌学心理得到有效控制,逆反心理得到缓解。

四、抓住关键,开展活动

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定期开展活动,让留守儿童参与到活动中,体验精神上的愉悦。通过活动让留守学生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他们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利用留守学生父母回家的机会,及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交流活动,指导外出父母不忘承担抚育未成年子女的法律义务和责任。两年来,留守学生的各项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在镇举行的“阳光”体育运动会上,全校四十多名留守学生获得了个人奖项,在省、市举行的作文竞赛、英语听力竞赛、绘画竞赛、书法竞赛等项目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五、整合力量,校外监管

①组织优等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学。②针对“留守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无人照顾的情况,安排留守学生在学校住宿。③从各村聘请退休教师、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当校外辅导员,做好校外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并定期向学校反应有关情况。④通过家访、电访与家长和委托监护人沟通,提高了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保护的认识和水平,明确了职责,增强了监护能力。

在关爱留守学生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遗憾。因为我们发现,在“想得到谁的关爱”问卷中,96.5%的留守学生选择的是父母。由此可见父母的爱是留守孩子渴望的,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作为学校,我们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促进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具体的实施还得看留守孩子父母的行动。

(永丰县坑田小学陈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