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育儿天地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在句子教学中培养

在低年级的句子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即可,而高年级则要求学会表达。如何表达呢?我在教学小学第七册训练2的扩句时,先出示了一句“小明去上学”的例句,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什么时候去上学?”学生回答:“吃过午饭。”“吃过早饭。”接着问:“小明上学时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后鼓励学生把两句话连起来说。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前一句是句子的主干部分,只告诉了去上学这件事,而后一句加上了表示时间和神态的词,后一句比前一句在意思上表达得更生动、具体。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参照例句单独完成书中的句子。

二、在遣词造句上培养

遣词造句是作文时直接过渡到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手段,这种训练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常常被采用。而遣词造句首要的一环就是理解词义,然后指导学生造句。指导学生造句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怎样表达。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指导学生用“不约而同”一词造句。在理解词义时,问:“没人指挥,但当大家看着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时,动作却完全一样,谁能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把这种行为概括一下?”学生找出后再用提问中的话启发学生理解词义。在指导造句时,先借鉴文中的句子拓宽学生的思路,问:“‘不约而同’还可以和哪些动作相搭配?”学生回答“欢呼、举手、鼓掌……”后引导学生造句,结果学生很快造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句子:“听说明天要去郊游,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叔叔一到村口,乡亲们不约而同地鼓掌欢迎……”

三、在回答提问中培养

在教学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等灵车”部分时,为了使学生能从内容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开始学生回答的是“人很多”。这样既不完整,又不具体。为了使学生能把话说得更具体,再进一步启发:“这么多人来干什么?在哪里悼念周总理?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在学生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鼓励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回答自己体会到的内容:“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自发聚集到长安街上悼念周总理的人很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完整和具体方面的能力。

四、通过想象内容培养

合理的想象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使学生的想象合理,又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总结时这样启发学生想象:“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总理的灵车在缓缓地前进,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这种场面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叫了二三个同学回答,都不够形象、生动,语言平淡,缺乏表达。再进一步启发:“总理的灵车在怎样的情况下缓缓地前进?人群中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总理的灵车在低沉的哀乐声中缓缓地前进,长安街两旁的人群中开始骚动起来,哭声、喊声、奔跑声连成一片,希望总理能停下来再望一望往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群众。这是一种多么感人的悲壮场面啊!”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教师能随时随地地多注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龙南县龙南镇第三小学程顶清、肖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