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54321”活动成为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系统工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关工委作为社会群众性组织,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新格中积极发挥“社会协同”的作用。回顾我市多年来持续开展的“54321”活动,成为关工委参与创新社会管理、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系统工程,坚持多年,为全市和谐文明富裕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大品牌。活动受到中关工委领导的赞扬,得到全市上下的欢迎和好评,省关工委列为全省推广的做法之一。市关工委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996年我们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查,看到广大青少年的主流是很好的,但也有少数受各种不健康思想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不正,道德水准下降,不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的甚至走向了犯罪的道路;科技意识不强,想致富缺技术,摆脱不了贫困面貌。同时,发现失学、失业和失足的青少年需要帮助。针对这种情况,市关工委报经市委同意。从1997年开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4321”活动,后发展为“54321”活动,即由各级关工委牵头,组织老少两代人学“五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搞“四帮”(帮失学辍学、失业下岗、失足和不良行为、留守和特困儿童群体)、抓“三结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维护“两种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组织青年学习一门科技致富技术。

这一活动以农村为重点,城市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也结合各自实际进行。它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把爱幼与尊老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科技教育结合起来,开拓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新途径。活动先进行了两年试点,以后逐步在全市推开。坚持十余年,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促进青少年学法守法,维护社会稳定

每年都要通过作报告、举办法律讲座、办墙报板报和集体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青少年学习以“五法”为重点的法律知识。市关工委专门举办了宣讲“五法”的培训班,印发了“五法”学习材料。政法系统的一些老法官、老检察、老公安、老司法、老律师在法制宣讲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他们经常深入社区、乡村、机关、企业、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不少人成为社区(村)的法律宣讲员,或被学校聘为法制副校长、顾问。“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渝水区原法院院长、市关工委法制报告团成员胡乃豪,十多年来义务讲课284场,123980人次听讲。市关工委与市政法委联合将他的法制报告录成光盘,由各级关工委组织青少年收看。有的外地关工委也来索要。

针对我市民办教育发达,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少人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的实际情况,市关工委法制教育报告团按照市政法委的部署,近几年重点抓了民办院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每年民办院校新生开学都要专门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

通过持续的组织“五法”学习宣传,使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遵纪守法的多了,违法犯罪行为逐年减少。市关工委连续多年被评为“新余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单位”。在学习宣传中,对侵犯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配合党政组织报请有关职能部门或按乡规民约严肃处理,有效地维护了“两种”人的合法权益。

二、促进“四帮”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地帮助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

全市各级关工委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帮助失学辍学儿童入学复学、帮助失业下岗青年就业再就业、帮助失足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改邪归正,以及帮助留守和孤残等特困儿童群体方面。各地各单位关工委每年要进行调查摸底,发现有需要帮扶的对象,凡是关工委自身力量所能解决的,就发动“五老”献爱心,采取结对关爱、一帮一或多帮一等形式进行帮扶。广大“五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像对待自己儿孙一样关爱着每一位需要帮扶的青少年。渝水区罗坊镇离休教师蒋国珍,常年以自己种的红薯为主食,家徒四壁,将离休生活费的95%以上用来扶助贫困学生、奖励学生,十多年来助学金额达25万多元,被授予“全国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市交通运输系统关工委引导下岗青工章少青学红军长征艰苦奋斗精神,由摆书摊发展到开书店,带动全公司60多名下岗青年勤劳创业。市公安局关工委坚持十年把关爱工作做到省市服刑和少年管教场所去,受到市内外好评。过去一伙青年常在清宜公路上制造交通事故的渝水区界水乡高家村,由于村关工委帮教工作搞得好,成为全市交通安全示范村。过去青少年犯罪不断的分宜县分宜镇介桥村,通过“五老”长期帮教,近五年无一青少年违法犯罪。

开展活动十五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各级关工委共帮助入学和复学的儿童20104人,帮助失业和下岗青年就业再就业28192人,帮教服刑、少年管教或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5264人。对全市一万多名留守儿童,着重在校外进行各种形式的帮助,许多“五老”成了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四帮”工作中,对关工委力所不及的,则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与有关部门联系或向社会呼吁,依靠党政重视、部门支持和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三、促进农村青年学科技,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培养懂科技善经营的新一代农民。各级关工委把帮助青年农民学习科学技术作为活动的一件大事,狠抓不放。一是组织农业老专家在各种农技培训班和农民夜校讲农技课,或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二是组织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和有经验的专业户搞“传、帮、带”。市、县(区)关工委农业老专家咨询服务团在组织青年农民学科技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除了在科技培训班讲课和下乡实地指导,每位成员都建立了科技示范点,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并积极参与实施市委、市政府制订的“三年培训20万农民工程”、“农村科普致富示范工程”。市农业老专家咨询服务团长期指导渝水区人和乡残疾青年丁友生办果园场,栽种的新余蜜桔产量高、品质好,成为新余蜜桔中的“桔王”,带动全市的新余蜜桔发展,产品远销东南亚。丁友生科技致富不忘国家、不忘乡亲,无偿传授技术,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被评为全国劳模并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市咨询服务团成员、年逾“古稀”的农业研究员徐振邦,在分宜县凤阳乡大路边村蹲点多年,搞高新果业开发,做给青年农民看,带着青年农民干,引种“美国红提”等葡萄,亩产超2000公斤,使全村80%的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教育帮助分宜县杨桥镇湾里村因赌博输掉了洋房、小车的一矿产业青年老板改邪归正,办起了“金湾葡萄专业合作社”,三年时间,学农业科技又富起来了,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开展“54321”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牵头或配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种科技讲座和培训班超千期,参加学习的青年达10万人次。通过组织青年学科技,使过去的一些“赌博迷”变成了科技迷,打架闹事的大王变成种养大王,一些生活困难的开始富起来了。

四、促进老幼相互关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54321”活动把爱幼与尊老结合起来,形成青少年与老年人相互关爱的好风气。许多地方每逢重阳节都要配合有关部门召开敬老会,表扬爱幼好老人、敬老好儿女、尊婆爱媳的好婆媳,有的还组织青年开展晾被子比孝心等敬老活动。晚辈对老年人的尊敬,激发老年人对青少年更加关心爱护。开展“54321”活动后,许多地方的老年人对青少年由担心变为关心,由过去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懒得去管”,变成了“老积极”。一个青少年有困难或行为不轨,或思想不正,多位老年人进行帮助的风气逐步形成。特别是农村,家庭有赡养矛盾的,配合有关部门动员儿女与老人签订赡养协议,使一些因儿女不孝敬赡养老人造成家庭不和、结怨多年的家庭重新和好。“54321”活动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的和谐安定。

尊老敬老不仅激发了老年人关心下一代的积极性,而且协助党委、政府做了许多好事实事。由早几年协助调解山林水利纠纷、劝解打架闹事,发展到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农村“五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当好“五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示范员、监督员),村一级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以上是“五老”。城市“五老”在社区搞“老少共建”,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活动,推动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

为搞好“54321”活动,在两年试点的基础上,市、县(区)、乡(镇)三级多次召开现场会、活动检查评比会等形式来推动;全市各级关工委每年年初部署、年终总结工作都把它列为重要内容,从而使活动持久深入开展,成为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大好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市委领导赞扬:“关工委开展的这一活动,帮助党和政府普及了普及不够的法,顾及了顾及不到的事,关顾了关顾不全的人”,要求全市各级各单位都要重视支持这一活动的开展。中关工委主任顾秀莲2011年在纪念江西省关工委成立二十周年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肯定这一活动在全省推广,中关工委原执行主任王照华曾称赞这一活动“把老少两代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新余市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