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经验交流

努力构建青少年“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创新模式齐抓共管

努力构建青少年“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近年来,修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县各级关工委按照“辅助学校教育,服务家庭教育,抓好社会教育”的工作思路,创新模式,齐抓共管,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富有特色的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初步建立,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初显。

一、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修水始终坚持做到“五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建设到位、工作经费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党政重视到位,促进关工委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1、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全县36个乡镇、43个县直(条管)单位,277个行政村(社区)和121个中小学都建立了关工委组织,172个自然村建立了关爱工作站,基本形成了县、乡(镇)、村(居)三级组织网络,对乡镇和县直单位关工委名誉主任、主任和常务副主任以县委办发文予以明确,为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奠定了组织基础。

2、加强“五老”队伍建设。注重发挥“五老”人员在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中的政治、经验、威望、亲情和时空等优势,广泛动员“五老”组建关爱工作团,为老同志发挥余热搭建平台。全县共组建关爱工作团23个,动员“五老”人员4500余人。同时,因人而异设岗定职,分设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教育、家庭教育、法制帮教和宣传报道等5个组,让老同志在不同岗位尽展所长,奉献余热。广大“五老”人员不辞辛苦,不计名利,忘我工作,在“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新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修水始终紧紧抓住社会反映强烈、关系青少年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创新工作模式,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事、办实事。

1、注重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导航引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思想和行为特点,分层次进行教育。一是突出主题教育。坚持年年一主题、月月一重点,联合教育部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清明期间,联合教育部门组织学生参观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革命烈士馆、黄庭坚纪念馆,农村烈士亭(墓),全年受教育对象超过10万人次。三是利用节假日开展教育活动。每逢“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以及寒、暑假,各级关工委都组织青少年开展教育活动。2011年,为纪念建党90周年,县关工委联合县文明办、教体局,举办了青少年“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专题报告会和演讲比赛,各学校举办了“红领巾心向党”主题队会、“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县关爱工作团老同志先后到30多所学校作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党的历史等专题教育报告,协助学校组织学生唱红歌,演红色文艺节目,访革命遗址,看红色革命影片等。四是加强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多方募资编印《弟子规》近五万册,发放到干部职工和青少年学生手中,同时,联合教体局和学校,共同向家长印发公开信,督促家长、老师相互配合,共同辅导学生学习《弟子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注重发挥家庭的主体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各级关工委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在县妇联、教体局的配合下,规范了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做到“五落实”和“十个有”,即“时间落实、教育内容落实、教学形式落实、教学目的落实、教学要求落实”和“有组织、有机构、有计划、有师资、有场地、有培训、有管理方案、有活动记录、有总结、有表彰”。同时聘请有一定工作能力、有威信、热爱家教工作的老教师为家长学校的成员。动员家长组建家庭教育报告团,组织到各校进行巡回演讲。利用家长学校这个阵地,交流并推广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帮助子女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美好希望,帮助他们学会心理自我调适,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纠正自暴自弃的行为,了解自身的潜能,使他们获得对生活的职责和控制能力,增强对困难和挫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能力及品行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如修水一中、修水四中、黄港镇中等学校积极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得到了家长的欢迎、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

3、注重发挥社会的主动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优化环境。

一是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选聘30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每周不定期对网吧义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网吧业主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公安和教育等单位协助学校建立了警校共建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校园治安管理,严厉打击侵害学生和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不法行为。由教育、公安、工商、文化部门牵头,严格执行中小学周边200米内不允许开设酒吧、歌舞厅、录像厅、台球室等规定,对中小学校周边现有的经营场所进行逐一摸底登记,违反规定的坚决取缔。由卫生、环保、城管部门联合执法,在学校门前两侧100米以内不允许摆摊设点、堆放杂物、开设农贸市场和停车场,对已经设立此类设施的,强制迁移到适当地段。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首先是确保一个“专”字,2007年,号召县直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开展“爱心助学一日捐”活动,共捐款13万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生上学,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拨入一点,企业赞助一点,个人捐赠一点”的方式,组建关心下一代助学基金会,每年资助贫困学生200余人,发放助学金10多万元。全县基层关工委也按照县关工委方法组建了一大批助学基金会。其次是突出一个“广”字,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出面,通过流动党支部、商会、同乡会等,动员多家房地产企业捐资50多万元,并委托中国银行进行投资,每月支付月息用于资助贫困生上学。去年8月初,动员修水佛山商会捐款2万元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动员上海修水同乡会捐款2.3万元资助12名贫困大学生,动员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捐资38.6万元资助594名贫困生上学。仅2011年,共资助贫困生689人,发放助学款46.85万元。同时,教体局、工商联、民政局、工会、妇联、团委等单位,整合各方资源资助了近1000名贫困生上学。第三是凸显一个“彰”字,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彰显捐资助学者的善举和美德,让各界爱心人士的义举广为人知、广为传颂。

三是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各级关工委协助学校为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健全委托监护、档案管理、结对帮扶、亲情交流、安全保障、心理辅导和学校联系等制度,不少学校安装了亲情电话,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配置了“代理家长”,组织“代理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与留守学生开展谈心活动。大椿乡中小引进企业为留守儿童开设了免费午餐,黄沙镇中小创办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县四中建立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近年来,我县开展留守学生牵手结对活动,参加结对的老同志有2000余名,担任“爱心妈妈”的有500余名,代理家长300余名。

四是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与帮教工作。组织开展了中学生法制教育状况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调研,组织法制报告员到学校、看守所和拘役所等处举办法制讲座,协助政法委、司法局和教体局为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认真解决特困刑释解教人员、服刑人员的家庭实际困难,资助了5名服刑人员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让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多立功多减刑;认真做好未成年人犯的帮教工作,坚持每月到看守所与未成年犯开展面对面谈心和说服教育工作,对两劳回籍人员落实结对帮教措施,倡议全社会对两劳回籍人员平等看待,不嫌弃、不歧视,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增强自食其力的能力。如黄港镇关工委动员700多名老同志,每人就近与1-2名小孩结成帮教对子,黄坳乡关工委经常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对未成年人犯做耐心细致地帮教工作,近三年来,该两个乡镇没有一个未成年人犯罪。

三、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活动有序开展

修水始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有效整合资源,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推进“三位一体”教育有序开展

1、管理上明确职责。在推进“三位一体”教育过程中,注重做好协调、组织和沟通工作,促进各有关单位责任到位,分工协作。县关工委建立了委员述职制,宣传、教育、公安、文化、工商等成员单位每半年进行一次述职。基层关工委按照组织区域化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各级关工委注重选配“五老”队伍中的骨干成员,与学校、家庭联合开展活动,着重抓好校外辅导站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净化以及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通过开展捐资助学、义务监督网吧、举办法制讲座、推广传诵《弟子规》、到看守所与在押服刑人员谈心等形式,直接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救助和帮教。

2、工作上密切配合。一是建立县关工委成员单位协作机制。凡县关工委安排的大型活动,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教体局关工委与各学校关工委协作,各学校关工委与乡镇关工委相互协作,互通信息,互为依托。二是建立联络员制度。各校选聘1-2名退休教师担任联络员,负责联系家庭、社区;每个乡镇关工委选聘1-2名老同志联络员,与学校联络员密切配合,使学校与乡镇包括家庭互动合作,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同时,各关工委每年都向本地本单位的在校学生、老师及学生家长寄发信件,加强学校、家庭和单位三方的联系与沟通。三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县关工委坚持每半年一次全委会、每年一次全县工作会和每三年一次工作表彰会。每月19日,县关工委定期召开关爱工作团成员例会,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总结、部署工作,通过例会收集县城关工委工作情况,部署下步工作。定期召开学校和乡镇联络员、家长代表参加的工作会议,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在工作安排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把“三位一体”教育机制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目前,修水在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中,将继续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大教育合力,进一步营造青少年教育工作党政关怀、学校关心、家庭关注、社会关爱的良好氛围。

(修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朱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