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老风采

樊雄辉关工组长和他的棘胸蛙致富路

华仙村位于铜鼓县港口乡的西北方向,有农业人口246户,1136人。拥有森林面4.8万余亩(其中国家生态公益林2.8万亩),耕地面积443.5亩,是典型的林业村。

2007年,为了寻求符合村情的年轻人创业发展之路,时任村主任的樊雄辉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在每年夏秋季节都会有很多人捕捉野生棘胸蛙去卖,多的时候一次就可以捕捉20来斤,能卖到1200多元。他灵机一动,立刻从网上找来资料,得知棘胸蛙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价值,而且体大肉多而细,味美,蛙肉中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铁、磷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是宴席上的上等佳肴。蛙肉还可供药用,其药性平,叶甘,入心、肝、肺三经,有滋阴降火、清心调肺、健肝肾的功效,对治疗疳积、病后虚弱、心烦口渴等有一定辅助疗效。他想,如果棘胸蛙能够人工养殖的话,必将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他虽看准了这个特色养殖产业,但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这“宝贝”只有野生的,本地没有人养过,它吃什么?怎么繁育?会不会生病?生什么病?病了怎么医治?等等,一系列没有答案的问题摆在面前。但他并没有放弃,并深信这种特色养殖有发展的前景。于是他邀了两个年轻人一边查资料、找技术,一边建蛙池、购种蛙,一下投入了几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认真的钻研、摸索和试养实践,终于掌握了棘胸蛙的生活习性和基本繁养技术。该是放手扩大规模的时候了。这时,他第1个想到了村里的群众,在村民大会上他把发展特色养殖的想法告诉了大家,但由于投资太大,村民都有顾虑。

2008年底村级换届樊雄辉在党员和村民的信任下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并兼任关工小组长。他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只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才能对得起党员和村民的信任。他首先找到了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村民王义华(30多岁),两人一拍即合,于2009年合伙,在本村找了一块水源充足、日照较少、没有污染、没有噪音、方便管理的地方,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水坝、引水渠、蓄水池、过滤池、消毒池、遮阴棚、种蛙池、幼蛙池、蝌蚪池、孵化筛等,开始了规模养殖。

为了把这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培养成“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2010年5月份,樊雄辉注册成立了“铜鼓县华仙棘胸蛙繁养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成为社员,由合作社统一为他们提供种苗、养殖技术、跟踪服务、产品包销等服务。

2010年春投放种蛙1500对,繁出蝌蚪15万多个。养殖规模成为全县之大,据测算,年产值120多万元。今年7月8日7:23时,在中央2套财经频道《理财在线》,播放了题为《大山里的致富蛙》节目,使其名声大振,吸引了上海、浙江、安徽、重庆等地人员前来考察参观,种蛙供不应求。

为延伸产业链,樊雄辉开始了对棘胸蛙食物黄粉虫人工饲养的探索,发现饲养技术不难掌握,老人、妇女均能独立完成,从5月份开始便带领群众开始饲养黄粉虫。黄粉虫的市场价为12元/斤,自养成本可降到7元/斤,此举不仅有效的带动群众创业,还降低了棘胸蛙的人工饲养成本。

目前,依托“铜鼓县华仙棘胸蛙繁养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特色养殖产业党支部,有种蛙繁养基地1个,黄粉虫养殖场1个,合作社带动10户农户,建池14个。预计用5年时间,可带动全村群众养殖,实现全村脱贫致富。在党员创业的带动下,王义华等8位青年向合作社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樊雄辉正带领群众一步一步迈向特色养殖致富之路!


 (铜鼓县港口乡关工委 曾剑发)